3名大学生创办自行车行3年盈利15万 
发布时间:2016-05-15 浏览次数:

    “普通青年”,室友心中的“收破烂Boss”,学霸眼里的“羡慕对象” 。他们是河南工业大学三名90后在校大学生张少、梁鹏、焦爱芬。2011年9月,他们三人创立了“自由人”自行车行,近3年时间盈利约15万,真实上演了河南高校版“中国合伙人”。

  创建“自由人”自行车行

  前天下午两点,东方今报记者来到河南工业大学东门北侧的“自由人”自行车行。坐在车行门口,已经熟悉了自行车回收、翻新、租赁、出售等一系列运营模式的张少和梁鹏,显得十分专业。

  2010年9月,刚上大一的张少,看到校园里一辆辆废弃的老旧自行车停在校园车棚,锈迹斑斑,落满了灰。如何归整这些二手自行车,张少觉得这是一个难题,但也不失是一个商机。

  “回收二手自行车,再翻新,这个想法大一就有了,但由于各种原因,想法没有变成现实。”张少回忆说,直到2011年9月,他和梁鹏、焦爱芬说起“回收二手自行车”环保创业的想法时,三个人不谋而合。

  随后,他们就开始挨个进宿舍去宣传。在梁鹏眼里,最初几个月的宣传最难开展。

  作为车行日常运行的CEO,没课的时候,张少几乎都在车行。最近,他又提出了个“租车回家过暑假”的新点子。

  让“自由人”走到更多人的身边

  焦爱芬主要负责管理“人”。她主要负责车行推行团队租赁业务。焦爱芬希望能让“自由人”真正走到大家身边, 在他们需要出行的时候,能够首先想到车行。

  现在,“自由人”自行车行运行稳定,经过近三年时间,盈利约15万,目前有自行车300余辆,常备短期租赁车辆100辆,“高配置”骑行山地车10多辆。

  最近,车行CEO张少正在筹备注册“自由人”自行车行的商标,他决定今年毕业后,继续坚持做校园自行车租赁项目,还想把“自由人”复制到郑州其他高校。

  张少认为,校园回收、租赁二手车市场大、车辆来源多、需要资金少,很适合在大学校园里推广。

  正在和郑州大学一社团负责人协调推广车行租赁项目的梁鹏说:“如果有机会,最希望和企业合作,建立高校二手自行车回收利用租赁试点,甚至可以延伸到社区、厂区。”

  合伙人的成功 依托“创行”团队

  正如三位“校园合伙人”所说,“自由人”自行车行的成功,不仅仅靠他们三个人的努力。在他们身后,还有一个45人的河南工业大学“创行”团队。

  据梁鹏介绍,“创行”团队多是做一些公益类的活动,“自由人”自行车行和租衣馆是“创行”团队下设的两个盈利项目。车行和租衣馆的部分盈利,也会用作公益项目的活动资金。

  与车行相比,租衣馆是有偿给大学生提供各式正装,需要参加面试或者出席其他正式场合的学生可进馆租衣。每件衣服租金30或40元,租衣馆每年盈利在6000至7000元之间。

  “其实这两个盈利项目,我们都已经形成了很全面的业务系统。现在最困难的就是车行,我们要有一个固定的地方。”梁鹏说,去年学校创业园拆改后,他们便把车行搬到了学校东门北侧的临时房里,一年租金一万。虽然还在学校附近,但“生意”却大不如前。

  为了能让“自由人”搬回学校正在建设的创业园,张少、梁鹏、焦爱芬和他们的“创行”团队,一直在努力。